找到相关内容1340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有关生死之超常现象的科学解释及佛法解释

    愚痴。   为什么?因为相信有来生后世,自然容易相信因果报应,容易建立自利利他的正确人生观,督促人行善积德,不敢作恶。何况相信有来世,特别是由此而积极行善,有解除死亡焦虑的良好疗效,使人精神有所寄托...

    陈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4589269.html
  • 佛图澄的传说

    不久,当大唐王朝面临女后篡权乱政的危机时,李隆基卸任回长安,以皇侄身份起事,诛除韦后及其党羽,拥立他的父亲睿宗,方使李唐王朝转危为安。之后,李隆基积极推行三教并重的政策,亲自选《金刚经》加以注释,颁行...

    王照骞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45790319.html
  • 袁了凡佛学思想析论

    故自明末直至民初,一再刊刻,广为流传,历久不 衰,几至家喻户晓。其对示导士农工商各阶层人等畏恶果而断恶因、冀善果而修善因、洗心 涤虑、广行众善,与及净化社会人心,贡献甚巨。纵在今日,亦不失其积极意义。...

    任宜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3990567.html
  • 商羯罗的解脱观及其思想渊源

    3.20)。同时,这种无知并非单纯的、消极的,而是具有积极发挥作用的因素,因此,也可以说是可以生起结果的一种原因。根据商羯罗对《广森林奥义》的注疏,无明是因为潜在印象(vasana)的缘故才生起了误知,[...

    孙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691538.html
  •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

    的印象,其原因主要是在于佛教往往把现实世界的一切,包括我们的人生,都视为苦难的。然而,佛教在阐述世界是苦及苦的原因的同时,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希望--指出了一条离苦得乐、通向解脱的途径--八正道。"八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391557.html
  • 三论破神思想探讨

    不变的灵魂,所有的只是缘生缘灭的染、净神识。正因为它们的可变、不定性,所以才建立了佛教徒不畏生死、勤于修证的积极人生观。世界上没有创造的主宰,依太虚大师说:“衰季之世邪说流行,如上帝创造万物,或虚空能...

    觉灯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891595.html
  • 牟宗三与现象学

    ,在他的思想与现象学之间并不存在相容的关系,或者说,不存在积极的联系。他总体上认为,现象学方法对于人生哲学来说是“不相应的 ”,这既是指他所理解的胡塞尔意识论现象学方法,也是指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现象学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391605.html
  • 道德系统中的德性

    消极的意义上意味着可以避免受谴责或责备,在积极的意义上是指“容许”做的;相形之下,“值得赞扬”的行为则超出了免于责备(或谴责)以及简单的“可容许”,而是体现了主体的人格境界,显示了德性的内在力量。“对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3791874.html
  • 仁寿舍利的“感应”分析

    或发愿。所有前往供养、礼敬舍利的人,都希望能借舍利的神力,对自己的处境产生积极的影响。也就是说,大家内心期盼的是属于众生变化的“感应”,但文献记载的绝大多数是属于自然界变化的“感应”。这种差异,恰好...

    李四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292052.html
  • 关于姓名文化的宗教审视

    事业有积极的助进作用。或造内含金木土火水定义的文字;或造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文字;或造十天千十二地支的文字,用来命名,以拾遗补缺,企图好运。   从唐朝开始,又出现了“五行相生相克”说来命名。所谓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092099.html